首届中国少林弟子书画摄影作品邀请展
 

从银色经济看社会保障的新特点

来源:文化精品网
发布时间:2017-04-21
打印本文
  

旨在通过完善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以提高生产率的改革将帮助亚洲发展中国家取得进步。
 
bout="/zh/news/raising-productivity-growth-critical-middle-income-asia-adb-study" typeof="sioc:Item foaf:documen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font-family: Arial, 宋体;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26px;">

       中国香港(2017年4月6日讯)—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旨在通过完善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以提高生产率的改革将帮助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

       亚行《2017年亚洲发展展望》专题章节的主题是:跨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挑战。《亚洲发展展望》是亚行年度旗舰经济报告。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Yasuyuki Sawada)表示,“亚太地区过去的发展成就意味着该地区大多数公民现在已经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政策制定者需要转变方式以实现高收入,目前的问题不再是如何利用更多资源来保持增长,要扫清最后的障碍,各经济体必须提高生产率。”

       报告指出,1991年,亚太地区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而到2015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本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崛起,本地区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人口的数量已跃升至95%以上。

       要提高生产率,亚洲发展中国家就要重点关注创新。那些已成功跻身于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中等收入国家,在研发方面的积累量是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2.5倍。

       创新需要有熟练劳动力,因此要重视提高教育质量。报告估计,如果人均人力资本支出增长20%,则劳动生产率将最高提升3.1%。良好的教育政策不仅可以促进公平,还有助于缩小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和高收入经济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鼓励创新和创业。

       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在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投资,可以促进创新和人力资本发展,推动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一次性约合国内生产总值1%的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可在7年内将一个国家的产出提高1.2%。

       亚洲充满活力的发展历程表明,通往高收入国家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是可以实现的。在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支持性的制度和政策能够巩固提高生产率的三大支柱——创新、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

       亚行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致力于通过包容性经济增长、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来帮助亚太地区减少贫困。亚行成立于1966年,目前正在庆祝亚太地区发展伙伴关系建立50周年。其现有成员体67个,其中48个来自本地区。

98[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免责声明:文化精品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刘希平说:"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校与学生不断相互选择中此次改革把更多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从选课到选考,扩大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使招生公平从已有的程序公公平进一步走向内容公平。松华说。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头条推荐

本周热点资讯TOP 10

热搜内容

专题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