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张九华

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混元太极第二代传人、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武派太极拳...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德经和太极拳力解
文章中心
道德经和太极拳力解
发布时间:2018-12-12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道德经和太极拳力解

张九华 李晖

老子说 天 之 道 损 有 余 以 补 不 足,人 之 道 损 不 足 以 补有余万法自然,天下万物秉先天之气,都顺自然之法而行,偏偏只有人反自然而动,究其原因,可能是人想得多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要从技击的角度上讲,人在搏斗时的习惯往往是两力相抗,而不是顺势而行,人把自己和自然,与他人剥离开来,总想用强力去战胜另一方,殊不知,人来于自然,当然也要归于自然,习武的人,练习的启示就是找到回归自然之路,或者换一种说法,人本身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习武者是通过武术把自然规律符号化了。反自然之道,实在不是聪明之举,老子这样的古人实在比现在的人高明的太多。人要修练,要强大,实际上是个领悟过程,通过学习和对生活的领悟,找到自然宇宙的大道。 这个道不是一个抽象深奥的东西,而就是你日常做人、做事的道理,会做人、会做事的人通常会成功的。
   那么,练武之人如何寻找领悟大道的途径呢? 这里仅从里的角度提一个思路,作为行动和思考的基础。记住太极拳套路与实战搏击,说到底还是力的运动,如果没有力在做功,没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没有重力、引力、摩擦力,万物都不会运动,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科学道理。习武者就是要把力作用到对手身上,那么更应该好好的理解力的作用。我认为一个习武者的成功之路必然历经这么一个阶段:一、认识和了解自身的力量;二学会放弃自己的力量;三运用自然界的力量。下面一一说明
一 认识自身的力量
    用力并不难,难得是理解自己的力量,当你用自身肌肉和骨骼的力量去做事时,你必然用你的力量去作用外物,这样外物也自然有反作用力作用与你,这是你的任何运动都会成为抵抗外力的一种消耗,这时你用力越多越大,实际上你就越虚弱。所谓强大 处 下 , 柔 弱 处上。自然就是整个宇宙,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物理规律、化学规律,也存在着各种我们至今无法参透的神秘力量,但在我们的地球上起码有这么一条规律,生命体和力量都是自然给与的。老子说了人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然。同样道理,力法自然,这个法字,不仅说透源流、也说透法门,力是自然给的,怎么用? 还是要从自然中寻求。
二 放弃你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也是一个能量体,自身当然也是有力量的,当你肌体的各个做成部分互相作用,在挤压或拉伸旋转的过程中,这个力量就会产生。其大小取决于你的肌体,细胞、神经、血管的韧性以及你骨骼的硬度,不少练武者执著地提升这种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即使练得再大,也只是你身体内部相互的作用力,相对于你自己这个整体而言,它很渺小,相对于自然宇宙,它更微不足道,所以放弃它,再说你的力量本属于自然,放弃也并不可惜。老子说道空,用 之 或 不 盈,(大盖齐)就是这个道理。老子还说 夫 为 不居 是 以 不 去,所以不要怕失去,有你用的。
三 运用自然之力
1、回归元婴之体:回到先天的状态,人刚刚出生时没有意识,也不会用拙力,浑身柔软,是最自然的状态,太极拳说放松,理论上就是要回到这种状态,这是一种不和任何外力抵抗的状态。放松的方法是站桩,无极式、混圆桩都可以。老子说了:载营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乎。能归婴儿者,必能无为,无为者无力,无力者亦无力可胜之。而知 其雄, 守 其 雌 ,  为 天 下溪。  为 天 下 溪 , 常 德 不 离 , 复 归 于婴儿 。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就像水一样 所谓上 善若水。而水是顺势而流的

2、练习中枢神经:人被蜡烛烫着时手会自动收回,那就是神经反应,太极拳练的不是肌肉反应,而是中枢神经反应。神经反应又叫自然反应,练好了就顺应自然,还是要记住老子说的:有,名万物 之 始;无,名 万 物 之 母,此 二 者同 出 而 异 名,同 谓之玄,玄 而又玄,就是众妙之了。有力就是无力,这就是总诀,很多人总把有力和无力对立起来看,这就是没要找到阴阳之辨,虚实之变。总想用其中一样去克制另一样,却不知道相克之中还有相生,对立之中还有和谐。 

    总之,哲学上的道理可能是很抽象的,你必须把它落实到一种具体的事物上,比如武术,很少有人能把道德经读透,就是因为他们都没有一项能上升到理的高度的术!
    永远记住这句话大勇之人,运理约而理常通;小勇之人,用力劳而力每竭,从武术的角度讲运力就是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