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齐梦慧

主要从事书法绘画等艺术类创作。

网站公告
欢迎光临我的网站。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把艺术精神献给振兴的时代
新闻中心
把艺术精神献给振兴的时代
发布时间:2018-12-11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把艺术精神献给振兴的时代(代序言)

齐梦慧   2009年8月

一个艺术家真正的艺术生命来自社会责任感的激情和创造力,正是这责任感促使我几十年倾注全部精力谱写艺术乐章。我是30年代出生的人,70年的人生经历使我切身感受了国家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巨变,回顾从1949年建国至今60多年的光辉历程,使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焕发了生机,已经走上了伟大民族复兴的道路,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真令人激动不已,这一切都促使我如饥似渴地勤学苦练,促使我在从教从艺中认真思考自己应站的位置来实现人生价值。

作为教育园丁我勤奋敬业,在艺术园地里洒下了辛勤汗水,我以勤恳务实的执教精神受到社会称道。我是一个感情型的画家,有一颗充满激情而又赤诚的心,作为一个画家在创作实践中,我始终坚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努力探索表现民族精神与灵魂,在理解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整个变化中,去寻找艺术语言革新的理念。几十年来我以充满激情,顽强的毅力为社会完成一批讴歌时代的大型壁画设计、我画表现领袖的作品、画各行各业人物肖像、探索创作油画中国风的风景、画《阳光·生命系列》新视觉艺术作品等。回顾新时期三十年来的艺术创作,我跟随时代步伐执著地进行中国特色油画艺术探索,在这种审美精神引导下,有一种对现实主义艺术理想建构的思索,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我重视艺术的社会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追求艺术的社会效应,以一种出自真情实感的艺术观、美学观来观察生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在我画政治、画生活、画自己的过程中从多角度探索,运用多种艺术语言、手段、形象、生动地、创造性地弘扬时代主旋律。进而把握时代脉搏在各种主题系列作品的审美追求、与探索中思考:运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探索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文化精神,创作一种在西画基础上与中国画融合的油画艺术,在艺术实践中把强烈的感情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统一,把西画色彩与中国的用笔相结合,从中国美学的角度,以气韵、意境、情趣这种艺术表现中的“神”与“魂”贯穿于绘画整体。发挥自己的审美创造力,探索寻求艺术语言的革新,就油画艺术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多年来一直不停的思考探索,为了表达感情努力寻找说话的语言。在我创作风景画的过程中,总想把西画色彩与中国画的用笔结合起来,通过写意来表现诗情画意,我研究用调色油将油画色稀释后,用口吹结合扇形笔写的办法,我发现了自己,创造了一种新的油画技法,使风景画远近纵深感与形象性融合在色韵、笔韵形成的意境情趣之中,将色韵与笔韵结合起来,把我的感情融入表现祖国秀美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大自然的画境之中,我用这种方法画了深沉的《雪夜》、《平湖轻舟》、《雪原冰霜》、《晨曦清露》、《朦胧山影》等,在表现中出现了很多美境和妙趣,这微妙的黑白层次,丰富的过渡颜色,自然的肌里变化,产生了一种难以想象的艺术效果。

在实践中,这种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使我在不同的主题系列作品中,都获得了思想上与艺术表现上的成功。

我的壁画作品就是在不断探索有表现力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创新,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找到了属于我的壁画语言。壁画要与建筑长期共存,形式上要与建筑相联系,这样即要考虑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还要考虑个性创新。在河北会堂的汉白玉浮雕《崛起》、中山公园的石雕《燕赵智慧之光》、邯郸钢厂的陶瓷壁画《火凤迎朝阳》、连轮总厂《奔向光辉未来的旋律》、邢台郭守敬壁画碑《先贤伟绩昭日月》、一职中镶嵌壁画《腾飞》、沙河车站立粉贴金壁画《春风万里》、河北会堂壁画《曙光》、石油公司舞厅铜腐蚀壁画《三借芭蕉扇》等,我在民族文化精神的指引下的形式语言探索中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形式语言将意向性、象征性和抽象形式在设计中注入了传统神韵和情趣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时代感和超前意识,构图中将抽象、具象的人文景观图案符号,按现代构成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使构成的形式美感、韵律、节奏和线条的运动感染人,整个画面使观者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震撼的气势、运动的力量和丰富的想象,多年来我为大会堂、宾馆、纪念馆、公园、车站、工厂和学校采用不同材质、不同形式设计的这批大型壁画从不同角度都强烈、生动地讴歌了崛起的民族精神和振兴的时代,因此也具有了很强时代精神的审美价值。

在油画创作上我同样执著地追随时代步伐,坚持在肖像作品中努力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通过刻画几代伟人在不同重大历史关键背景中的神韵风采,表现了时代精神和现实美,我在创作《毛主席宣告开国》、《东方红》、《世纪潮》、《揽胜》、《回归情》、《世纪握手》、《各族人民大团结》、《怒讨鬼魅祭忠魂》、《人民的好总理》等表现领袖的作品中,都有意追求纪念碑式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努力探索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角度去表现领袖的形象。在肖像艺术表现中“神韵”是作品的“魂”,因此我着力在刻画领袖的风度精神气质上下功夫,在反复推敲刻画中,求得领袖惟妙惟肖的精神情态再现和深入细致的传神效果。这些作品创作也可以说是我积几十年内心积累于笔下,通过表现几代伟人的风采,将心中一腔热血化为丹青的主体性肖像代表之作。因为作品时代背景与精神内涵与亿万人民的深厚感情紧密相联,作品一经面世就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揽胜》所绘一代伟人邓小平油画被中共中央“求是”杂志选为封面;《各族人民大团结》半年之内由国家民族出版社等单位印刷数十版,发行数万份; 在讴歌新时期30年和庆建国60周年当中,这些作品被《辉煌中国》、《祖国颂》以及各类专辑等经典书刊广泛刊用,并在社会各类评奖活动中多次获奖,本人也因此获得多项荣誉称号。社会的反响对画家创作给了很高的定位,为此也使我的内心感到欣慰和荣耀。

回忆起我从48年开始学画,就是从画毛主席像开始的,六十年过去,已经记不得我画了多少毛主席像,常常以缅怀毛主席的感情,翻阅收藏的毛主席的照片,动情之中画起了主席像。看了主席在42年在延安干部会上讲话时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的照片,看到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照片出神,我把这些照片用油画移植下来,再加上自己的创作。画面虽简单,但我想的却很多……

“古稀之年变法”,我这个人精力旺盛,几十年如一日,从不停顿地进行艺术探索和创作,尽管已经七十多岁了,国家伟大民族复兴的春风吹来,使我精神更加焕发了,于是产生了表现《阳光·生命系列》的抽象作品。《阳光交响曲》、《逢春》、《大地苏醒》、《放飞的心》、《山花烂漫》、《生机》、《浴火》、《藤魂》、《落日》、《老树前头》等,这些作品也可以说是我在振兴时代感召下,以写意的形式表现内心世界充满阳光的“心电图”,作品虽没有具像形象,但这种意象与抽象的表现,却传达了我无以言传却又最本质的、最真实的意念。

我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在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中体会到,中国油画的提高,不仅在于风格样式的多样,而必须在油画艺术本质表现力的提升上下功夫。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油画艺术必然在各种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的碰撞中发展。中国的油画家必然在学习、借鉴、吸纳西方艺术经验、创作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将西方的油画艺术互补融通,予以内化,竭尽全力地为构筑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做出努力。

油画传入中国不到百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很多油画家的不断努力,使中国油画已走向世界,我们已经成为世界油画大国,社会影响、学术地位令世人瞩目。我在回顾自己几十年艺术实践中,时时想到学院师承的影响,其中对我来说影响最深的是董希文、吴冠中、詹建俊等几位先生。我的老师董希文先生在他油画民族化艺术思想指导下,为新中国划时代的美术事业创作了不少宏篇巨著,可谓中国油画画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开篇巨师;吴冠中先生的绘画充满了最能集中反映本世纪中国艺术面貌的各种特色,即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吴冠中先生在这方面是其中一个领导者,在他的油画中,他找到了与中国画用笔相模仿的技法,讲究气韵,在大片“泼彩”上作幼细的线条勾勒等。在他的油画中,尽管用色及造型源于西画,但却予人更中国化的美学意念;对我深刻影响的另一个老师是詹建俊先生,他是中国当代画坛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家,他的油画艺术将强烈的激情与奔放的手法结合起来,渗透着民族写意的灵魂。他油画作品中所表现的磅礴大气,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表征。詹建俊先生的油画造型坚实,结构严谨,手法提练概括,用笔洒脱,色彩强烈,风格爽健豪壮,富有诗意和音乐性。他们把外国的形式融入民族风格、地方风情和中国时代风韵,这种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椐基上培养出来灿烂花朵为油画画出中国特色树立了典范,为我们开拓了思考的道路。

我经常反复在想,在我的导师、前辈身上体现出来的规范,扎实基本功和文化积淀,油画中国风的探索,中西画风的互补融合,作品的时代精神自然美蕴含的社会性等,无一不在我艺术领域里不断探索与创作中注入了终生的生机与力量。

多年来我在我的导师和前辈们的影响下,在工作、生活、创作中体现出来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我的感情与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密切联系起来,也形成了我的画品与人品的统一,也促使我多年在艺术实践中,坚持在人与自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努力探索表现民族精神与灵魂付诸实施。回顾起来虽然取得成就有限,但通过我几十年的教学和艺术创作,却也展现了我真诚的艺术精神、艺术意志和艺术良心。